增长“骗”局!定制家居增长要数量更要质量
一对一人工客服
在线解答加盟疑问
- 预约考察
- 咨询费用
- 了解区域
- 开店选址
前段时间,2020年上市家居企业业绩已经公布,营收和利润下滑者不在少数,俨然有一种行业寒冬感。近日,2021年上市家居企业业绩也公布了,营收和利润大幅双增长,譬如欧派和索菲亚营收增幅均超过130%,好莱客和顶固集创营收涨幅超200%,似乎行业的春天又回来了。我们总是很容易对增长的数据很敏感,并将它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,甚至是唯一的指标。
高质量增长才是可持续的
增长固然可喜,但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增长,必然导致对增长意义的错误估计。增长只是意味着规模在变大,而行业或者企业是否真的是良性发展却未必。对于企业增长而言,还有两个指标尤为重要,那就是利润率和现金流。利润率合理,说明企业的规模是良性的,现金流充分,说明企业的经营是健康的。抛开两者谈增长,是危险的。
2021年一季度业绩表
(图片来源:定峰汇-公众号,侵删)
太注重增长,让企业的发展陷入盲目。一旦增长放缓,企业容易产生焦虑,容易导致战略失误。实际上,由于对增长的渴求,在定制及其供应链行业里都催生了两种现象:一是不断跨界,品类与品类之间、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被打破,企业们跨界争夺市场,以满足对增长的渴望;二是多品牌布局进入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竞争,企图更全面的覆盖市场。
从增长的角度看,这两者确实有可能为企业实现突破。但这极容易“拖垮”企业,一方面是原有市场没做精,新市场却在不断蚕食企业现金流,从而导致新旧两手抓、新旧两手空。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放大,内部组织架构跟不上,企业运营效率低下,最终空有规模。大企业不一定盈利,小企业可能活得很滋润。
(图片来源:定峰汇-公众号,侵删)
继大家居、整装后,全屋业态成“风口”
实际上增速放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。任何行业、任何企业都一定会从高增时代转向低增时代,未来家居行业一定会进入增速放缓的阶段,尽管在中间会有几次反弹,这是大趋势。企业如何在增速放缓时间实现增长,值得仔细考量,不一定就是通过品类跨界延伸和多品牌布局。对增长的过度焦虑有可能导致本来经营良好的企业陷入困局。
在增速放缓时代,企业的增长应该优先回归企业经营的基本面:品牌、产品、渠道。在这三方面做深做强,要远比跨界和多品牌布局获得增长好。
增速放缓看似市场接近饱和,其实未必如此。当下的竞争更多是集中在C端渠道、一二线城市,在渠道上还有许多挖掘的空间,譬如2020年就充分体现了工程渠道的潜力。渠道下沉则是另一个方向。渠道下沉并不是新话题,但渠道下沉的程度仍然空间,从三四线城市到乡镇农村的下沉。近日的乡村住宅供应链联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渠道的拓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,而负面影响最低。渠道的多元化是趋势,更多的渠道潜力有待挖掘。
(图片来源:定峰汇-公众号,侵删)
家居行业仍然高度分散
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,无论是定制、成品还是供应链都呈现了一个特点:市场分散。各领域都接近散点市场,市场存在巨大的整合空间。市场饱和了吗?也许!但企业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。尤其是供应链很多领域市场分散,而行业发展比较初级,完全可以通过品牌化,加大市场投入实现企业的增长。然而很多供应链企业选择的路径却是跨品类延伸,品牌成为了招商的利器,而不是增长的利器,这是值得反思的。
人们更容易感到困惑的是,产品能成为企业增长的利器吗?产品同质化是行业通病,哪怕实现产品创新也很容易被快速模仿跟进,产品差异化似乎难以成为企业竞争和整合的关键因素。首先,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的问题,但我们也必须承诺山寨者很难超越原创者,尤其是原创者有持续的创新的能力,长期的产品创新必然会得到回报。
创新产品“岩板”引领一时风潮
(图片来源:定峰汇-公众号,侵删)
其次,我们对产品的理解还可以放宽一些。产品不一定就是“制造”出来的实体,服务也是一种产品。随着产业链的融合,企业提供的“产品”已经不局限在实物,增值服务、解决方案也成为企业的重要产品。产品力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和整合的重要武器,而且产品力的提升是持续不断地强化企业,而不会削弱。
品牌、产品、渠道这三者是企业实现新增长的基本面,这三者扎实做强,企业经营良好,有充足的现金流,就可以考虑产品延伸或者多品牌布局。但一定要厘清主次和战略布局。有企业曾说过,“都是自己的孩子,没有主次”,这是典型的战略思维的缺失。
(图片来源:定峰汇-公众号,侵删)
在所有业务中应该进行科学的定位:谁是现金牛,保障企业发展的根本;谁是明星产品,应该加大投入,让它成为拉动企业增长的引擎;谁是问题产品,理解判断是否进入;谁是瘦狗产品,逐步退出变现。
增速放缓时代是一个通过战略实现竞争和增长的时代,少一点焦虑和盲目跟风,多一点理性思考和战略琢磨,这才是新环境的竞争之道。
(文章来源:智造工社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