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柔性管理 家居建材行业怎样应用柔性管理
培养“家”的感觉、善于运用潜移默化、多想想设身处地、多做有效沟通、提高透明度、与需求建立关系、迈出思维转变的步伐等等,均是柔性管理的口诀,当然,有了口诀,还需多勤加练习,才能独步武林,这也是家居江湖的行规。
近来,一篇《衣柜企业:强硬作风失效 “柔性管理”得天下》的文章得到各大媒体的转发,依小编愚见,文章没有很具体地说明“柔性管理”的规章制度和行事作风应当如何,但却能引发了家居企业对“柔性管理”的思考。
文中提到尤以*****和*****为首的中国***愈发重视走亲民路线,小编归结其社会原因,一是舆论的缔造比以往更方便、传播的速度也比以往更神速了;二是如今劳动主力军从70后已转向80后、90后的年轻一代,他们具有“反八股”、“拒绝教条主义”等特点,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,思维的转变也是前端的,以前那种慢慢积累经验、资金再闯江湖的时代已慢慢被打破,相反,年轻一代乐意接受“先贷款后还款”模式,同时越来越多低成本的投资促使“微创业”的诞生,可以说,如今创业并不像从前那么局促那么难。因此,要驯服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、舆论充斥的时代、接纳个性选择的时代,以往的“高冷”强硬派管理已不能主导新一代的员工们,学习和掌握与硬性相对的“柔性管理”不能不说是当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当然,以上是小编赘言了,如何真打造“柔性”才是本文要论述的话题,听闻,且看且思考可以促进智力的提高,读者们不妨试试……
如何当柔性管理中的“滑头”
滑头,本指处事圆滑、不老实的人,这里小编想说的却是那种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管理,没有棱角却让你屈服,圆滑得让你五体投地。
做家居的没多少人不识英瓦尔·坎普拉德,宜家的创始人,他致力并乐意把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员工,坎普拉德对“节约”可谓到了步步为营的地步,在瑞典的办公室,我们很容易看到“Killa-Watt”的标语,意思不是多激励人的格言,而是“省一点”。
英瓦尔·坎普拉德,宜家的创始人
“省一点”好比**教徒家里存有圣经那么普遍,因此宜家的员工被潜移默化地把这一头口禅挂在嘴边,并在处事上付诸实行,例如看到中国东北的白桦树树干,这些看似没有用处的东西在宜家眼里看到的却是需要“Killa-Watt”,于是乎,宜家想尽办法成功回收这些“无用的东西”,从而使低成本的各款家居诞生。
还有一种思想的传递,宜家做得也是妥妥的,***把瑞典人的优良价值观传递到宜家公司中去——无论贫穷或富裕,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机会。如何让“平等”变得“理所当然”?宜家特意给予员工一些鼓舞性的任务,给予更多的拓展空间;但若犯了错误,却让上层经理承担更多的责任,如此一来,经理常常指导员工以免出现错误,员工自然而然地受到经理有责任的照顾,一举两得。重要的是,久而久之,员工们常常感受到“三好”——“我有喜欢的工作、有很好相处的人,然后我也有好的未来”,那么为什么要离开?因此忠诚度也慢慢建立和打造起来。
再者“拥抱艺术”也让宜家人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,坎普拉德见到喜欢的人和告别时,都会给予拥抱,宜家人也受之影响,对人表现热情——行为的表现力往往要比语言的大,如此“柔性”的教条,如何不让人佩服?
家居企业,原本便是围绕“家”进行服务的行业,而公司这个“家”需要的平等、发展以及宣导的文化,如何很好地传达?家人不说硬话却能为对方着想,这就是柔性管理的厉害之处。宣导节约、以身作则,核心思想强调而且乐意表达,让大家都知道这个“家”的核心思想,经理和员工形成柔性连带责任,促成团队的互相帮助,培养“家”的真切关心,这些都是家居人值得去深思和学习的。
不管你信或者不信,“设身处地”可以解决难题
当然,“柔性管理”不单单是潜移默化,还在于“设身处地”。曾听说一个事例,公司改变了原先的策略,变为大客户战略,把大经销商作为大客户人选,从而让其主导一定范围里的经销商,合并在所难免,而继续投入资金的经销商得以留下来,在合并之前,却窜货严重,经销商怨声载道,原公司制定的合并策略迟迟不得落地。营销总监一度苦恼,但是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?
设身处地去想,设身处地地去调查!经销商迟迟不愿加大投入,是真的缺少资金吗,还是对公司失去信心?以比较相信公司的经销商入手,以其帮助调查进入,逐步挽回对公司的信心,也因需要建立信心,杜绝窜货、改进规定等相应出台——因此不是一味地打压、强硬,而是设身处地地去想问题所在,“柔性”地把问题分层、分目标解决,如此才能稳住人心。肯加大投入的基础是信任而非能力,要打造人心里面的那份信任,才是根本。
也曾有两家公司面临裁员的问题,员工本身并无过错,也符合公司的业绩制度,裁员是无奈之举,但要如何告知被裁掉的员工却成为难点,一家公司冠冕堂皇地追究了员工的一些瑕疵行为,生搬硬套地把过错与公司规章制度联系起来,让其离职,导致员工离职后不满,大肆宣扬该公司的“不道德”行为,导致公司声誉受损。而另一公司听从了“设身处地”的合理建议,这建议认为员工是希望自身是受到尊重,而且也非常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,而非一些搪塞之词,因此,这家公司采用了公开透明的办法,以员工数据、出错率、岗位性质以及公司目前状况逐一说明,还包括高层投票决定等办法逐一解说,说明结果的多种可能性,如此员工才心悦诚服,才不会纠缠于公司的草率和搪塞。
如此看来,柔性管理意味着沟通与开放性,暗箱操作会让柔性管理方向错误,不沟通则没法进行柔性管理,而“设身处地’则为柔性管理的基石,没了基石,难免有一天脚下不稳而摔下来。
柔性管理应与“需求”建立父子情
有些需求虽然并不是刚性的,但如果能满足,定能事半功倍。记得从北方厂址过来的师傅,因为在南方的气候、饮食以及文化都不适应,导致工作方面的一度不顺心,作为管理层,如果你没有洞察到他的怒点或需求点,很可能便会失去一个得力的员工。
因此,企业管理层启动四个勤劳很有必要,一是勤到厂房,不止是督促观察,重要是多与员工到一线去发现、面对各种情况,你会看到一线生产中,哪些造成了浪费,哪些员工容易生事端等等;三是勤到员工宿舍,看看生病的员工、督促吃药,或者提倡晒被子,买消毒液灭蚊虫的;二是勤到员工食堂,关心卫生与节假日餐饮的福利等问题;还有就是勤给予关心,不论员工的工作还是家里遇到困难,都给予关心或者帮助,例如美克美家开设了一套EAP项目,其是专门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、长期福利和心里支援项目,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、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专业指导、培训和咨询,旨在帮助解决员工以及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。这项目的启动受到不少美克美家的支持,也表现出大企业的做事风格和细化程度,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。
做到让企业对员工有恩情,员工对企业有感情,恩情与感情相互交融,明日的员工也会带来恩情,企业也会以员工为荣,等等,建立起深厚的“父子情”,我想,这便是柔性管理的目标所在。
不仅是员工,在面对终端顾客更是如此,在建立“父子情”的同时,多想想顾客的需求点,例如宜家的定位在于年轻人,其增设的孩童照顾服务、延长营业时间、提供低价餐饮等措施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服务,试想,这些措施是如何制定出来的?年轻人可能已经有小孩却没有保姆,可能下班时间才能逛街,也喜欢快餐来节约时间和吃用成本。因此,找准每个人背后的需求,正是柔性管理的突破点,也是能进一步提高业绩和美誉度的关键所在。
柔性生产也属于柔性管理范畴
不要以为管好“人性”也就够了,其实,柔性生产也属于柔性管理的范畴,例如一些固有的规章制度以及标题难以突破,如何做法也是相当能够考验管理者的。尤其在定制家居企业,愈发需要柔性生产线来满足需求,许多非标准和标准件的规范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真正的定制,如何去做?
记得一家企业领导去考察合作工厂,他发现在生产双人床的厂房里发现了制作三个抽屉的双人床,制作三个抽屉其实是没有必要且是显得多余的做法,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客户的要求,厂里本没有这样的做法,但也因客户的需求而开创性地制造了三抽屉双人床——该领导在想,难怪这厂家在当地被这么多品牌企业所信任,当然,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柔性的定制、柔性的管理层,家居定制业才如此欣欣向荣。
笔者对于一些柔性管理的做法真佩服得五体投地,不失大体、谈笑风生却能撼动山河。
培养“家”的感觉、善于运用潜移默化、多想想设身处地、多做有效沟通、提高透明度、与需求建立关系、迈出思维转变的步伐等等,均是柔性管理的口诀,当然,有了口诀,还需多勤加练习,才能独步武林,这也是家居江湖的行规。